世界海运

World Shipping

航运市场

  • 2025年全球油轮运输市场半年回顾及展望

    温小青;

    2025年上半年,全球经济需求端疲软,通胀下降速度放缓,国际贸易波动加剧,地缘政治事件、OPEC+石油政策、非OPEC+国家石油出口增加、欧美对俄制裁升级等因素相互交织,对国际油轮运输市场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全球石油消费需求增速放缓,国际油价震荡下行。油轮运输市场表现整体不及预期,各船型代表航线运价均较2024年同期有不同程度下滑,其中原油轮运输市场好于成品油轮运输市场。展望下半年,全球油轮运输市场收益将整体下滑,且将迎来船舶集中交付期,给供需基本面带来负面影响。市场具体表现受宏观因素及地缘政治影响较大,不确定性增加。各机构普遍预计2025年国际油价将较2024年有所回落。

    2025年08期 v.48;No.362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0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2025年上半年全球集装箱航运市场分析及后市展望

    李姗晏;吴诗琦;刘沛庚;

    2025年上半年,集装箱航运市场在“政策扰动、需求分化、运力重构”的叠加作用下演进。全球经济受美国关税政策、地缘冲突(如红海局势)拖累,陷入“弱增长、高波动”的新常态。集装箱贸易量增速放缓,但近洋航线(如亚洲区域)需求相对稳健,头部班轮公司垄断地位依旧,并持续通过订单扩张巩固地位。新造船市场方面,虽然船队运力增速放缓,且手持订单交付后增速或进一步下降,但新船订单大型化与绿色化趋势依然显著,LNG/甲醇/氨燃料动力船舶及近洋航线有望成为市场新动能。

    2025年08期 v.48;No.362 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9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行业动态

  • 海大学术期刊精彩亮相中国航海日主场活动

    <正>2025年7月10日至12日,中国航海日主场活动在海南省琼海市博鳌举行。大连海事大学学术期刊中心作为特邀单位参加系列活动,集中展示推介学校主办的学术期刊。学术期刊中心主任、总编辑王勇,《世界海运》副主编段尊雷,中心期刊编辑武峥、孙延彬参加了中国航海日主场活动主论坛、航运新质生产力发展研讨会、船舶金融保险论坛、海洋创新发展论坛、引航发展论坛、船长轮机长沙龙等系列学术活动,与航海领域的专家学者研讨航运高质量发展,交流行业期刊创新发展和合作交流新举措新机制。

    2025年08期 v.48;No.362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4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绿色航海,向新图强——“新红专”轮致敬海上丝路文化之旅圆满成功

    <正>今年是中国航海日设立20周年,也是郑和下西洋620周年,为弘扬和传承新时代航海精神,展现我国航海科技发展水平,大连海事大学联合中远海运集团等单位举办百川向海——“新红专”轮致敬海上丝路文化之旅,打造了一场贯穿丝路古今、融合历史文化、展示科技创新的航海盛宴。1.大连站,海上丝路文化之旅起航6月16日,起航发布活动在大连港举行。活动期间,设置了“驭海智启”智能船舶实训中心揭牌、智能船舶通信导航装备研发“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框架协议签约以及“航海文化传承”等环节。伴随着船舶鸣笛,“新红专”轮正式起航,拉开海上丝路文化之旅的序幕。

    2025年08期 v.48;No.362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3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新红专”轮:中国智能船舶技术的新标杆

    <正>“新红专”轮作为全球首艘集智能研究与教学实训功能于一体的两用船舶,是大连海事大学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的重大建设项目,更是我国智能船舶技术发展的标志性成果。通过历时30天航期、4 000海里航程的海上丝路文化之旅与智能航行实验,进一步完善了船舶操控AI决策模型和跨域多源异构信息融合算法等技术,为我国开展智能船舶基础性、前沿性、关键性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本文将全面剖析“新红专”轮的技术创新、功能特点及其多元应用场景,展示这艘智能船舶如何从概念走向实践,并为未来航运业发展树立新标杆。

    2025年08期 v.48;No.362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7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环境保护

  • 航运业替代燃料应用对国际责任与赔偿制度的挑战及应对

    李桢;周翔宇;

    随着航运业加速向低碳转型,液化天然气、液氨、甲醇等船用替代燃料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其特有的风险对现有国际责任与赔偿制度提出了严峻挑战。当前,1992年CLC公约、1992年基金公约、BUNKERS公约及2010年HNS公约主要针对传统化石燃料或货物运输设计,难以涵盖替代燃料作为船舶动力使用时的泄漏风险,导致法律适用出现空白。系统分析替代燃料的环境与安全风险特征,指出其损害后果的不确定性、责任分配的复杂性及保险的适配性问题,并提出制度完善路径。通过建立国际替代燃料责任与赔偿制度框架,平衡航运脱碳目标与法律风险应对需求,为2050年航运业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目标的实现提供制度保障。

    2025年08期 v.48;No.362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8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航运脱碳背景下上海港绿醇加注服务体系建设的难点与优化建议

    覃振模;

    聚焦上海港绿醇加注服务中心建设,系统剖析其在资源供应、加注服务、产业生态、政策法规及国际合作等领域面临的挑战,如本地资源开发滞后、跨区域协同不足、基础设施改造缓慢、标准体系缺失、产业链协同机制薄弱以及国际认证依赖等。针对上述困境,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构建跨区域资源调配与协同机制,完善储运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与产业链利益共享,优化政策激励与金融支持体系,推进本土化认证标准建设并提升国际规则话语权。通过多维度协同创新与制度突破,可有效推动上海港绿醇产业发展,为我国航运业低碳转型提供实践路径与经验借鉴,助力提升全球绿色航运竞争优势。

    2025年08期 v.48;No.362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7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海事管理

  • 杭州湾跨海双桥水域海事监管与协同治理现状及对策

    殷月明;

    分析杭州湾跨海大桥及正在建设的通苏嘉甬铁路桥两座跨海大桥水域海事监管体系运行现状,结合通苏嘉甬铁路桥建设带来的新问题,进一步分析目前杭州湾跨海双桥水域海事监管面临的痛点和难点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为构建杭州湾跨海双桥水域现代化海事监管与协同治理体系提供参考。

    2025年08期 v.48;No.362 26-3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3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海上安全

  • “散改集”背景下通用集装箱箱体结构安全问题研究

    沙洋;

    针对通用集装箱装运散货中出现的“鼓箱”等箱体结构变形受损问题,通过对通用集装箱在装箱、装卸货和运输过程中箱体侧壁和端壁的整体静态和动态受力及局部承受压强情况与《集装箱法定检验技术规则》中试验要求的比对,认为通用集装箱侧壁和端壁的整体和局部强度均不具备直接装运散货的条件。进而分析“散改集”中集装箱箱体结构损坏问题的产生原因,提出加强研究、引导“散改集”健康发展、倡导使用散货专用集装箱、参照危险货物装卸箱规范编制指导性文件、进一步明确集装箱装运散货的适装适运要求等建议。

    2025年08期 v.48;No.362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3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海法评论

  • 日本《商法(提单关系等)修正草案》评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李小远;张超;

    日本为顺应航运业数字化转型,于2022年启动《商法》修订工作,形成《商法(提单关系等)修正草案》,旨在确立电子提单的法律地位。该草案以MLETR为蓝本,结合本土法律体系进行创新,引入“支配”“提供”“电子背书”等概念,并通过“商法+法务省令”双层立法结构平衡规范灵活性与技术适应性。然而,草案将功能等同的核心要件委托法务省令细化,可能削弱其与国际立法的实质协调性。我国《海商法》修订可借鉴日本经验,构建逻辑自洽的电子运输记录概念体系,创设可转让电子运输记录质押规则,并通过法律直接规定可转让电子运输记录的功能等同标准,以提升法律的确定性与国际兼容性。

    2025年08期 v.48;No.362 3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3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IMO动态

  • 国际海事组织海上安全委员会第110届会议情况简报

    韩佳霖;舒睿;

    <正>国际海事组织(IMO)海上安全委员会第110届会议(MSC 110)于2025年6月18日至27日在IMO伦敦总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会议设立了三个工作组和一个起草组:海上自主水面船舶(MASS)、新能源及新技术安全监管框架制定、网络安全/海上安全工作组,以及强制性文件修订起草组。

    2025年08期 v.48;No.362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5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下载本期数据